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末页 [441] [442] [443] [444] [445] |
本留言簿共有493条记录, 现在时间2025-5-24 19:17:56,计算机地址:192.168.9.44
日期查询: |
现在是第88页 一共有99页 |
Books库中表及结构信息 | 环境:一键安装 库表:Mysql.sql xx3.sql xx4.sql 页面:Myphp.php |
序号 | 留言内容 |
---|---|
D:2021-3-7 T:13:26:00 IP:192.168.3.40 作者: 张顺海 | 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2021.3.7 星期日
|
D:2021-2-28 T:14:54:00 IP:192.168.3.40 作者: 张顺海 | 2021.3.2 星期二 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教学对接,复习 教学目的:准备期末考试 教学重点:索引、SQL 教学难点:SQL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校于2021.1.8,全体师生因疫情防控需要,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居家开展线上教学。一年级利用“钉钉”平台,二、三年级的学生利用“企业微信”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咱们利用企业微信“微机109班”班级群进行线上教学。教学期间,利用在线直播的形式进行讲解,使用脑图的方式对知识点的结构和逻辑进行解析,上课重点及难点的视频,可回看。 通过微文档、投票、填表的形式,对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学以后,学校要求线上线上进行对接,并做好复习工作,迎接期末考试。 二、复习 1.索引相关
2.SQL相关
三、练习 按脑力中的代码,进行梳理、复习,并把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练习,对比记忆,做好笔记。 四、作业 1.索引 2.SQL |
D:2021-1-7 T:7:38:00 IP:192.168.9.36 作者: 张顺海 | 2021.1.7 星期四 上机内容:工作区的应用与表临时关系 上机目的:理解工作区应用的含义,掌握建立两表临时关系 上机时间:2课时 上机过程: 一、指法、键盘练习10分钟 二、按如下过程练习,深刻领会每一步的含义 1.设置默认工作目录,(启动VFP6.0--菜单【工具】--【选项】--【文件位置】--【默认目录】--【修改】--【使用默认目录】--【选择盘符】-【工作目录】-【确定】等 2.测试工作目录,在命令窗口,输入【CD】回车,显示的内容,应该是上边刚刚设置的工作目录 。 3.输入下列指令,建立两个表文件,【3、4使用的命令为第五章SQL的建表及记录插入命令】 create table xs1 (xm c(6),xb c(2),nl n(2)) create table xs2 (xm c(6),dh c(11),zf n(3)) 4.给以上两个表文件,分别增加3条记录 xs1.dbf insert into xs1 (xm,xb,nl) value ("张三","na",18) insert into xs1 (xm,xb,nl) value (”李四","nv",19) insert into xs1 (xm,xb,nl) value ("王五","na",17)
xs2.dbf insert into xs2 (xm,dh,zf) value ("张三","13533334444",385) insert into xs2 (xm,dh,zf) value ("李四","13644445555",372) insert into xs2 (xm,dh,zf) value ("王五","13755556666",393)
5.同时打开两个表文件 ,并分别显示两张表的记录 select B && 选择2号工作区,和select 2功能一样 use xs1 &&在2号工作区上,打开表格xs1.dbf list &&显示2号工作区上,打开的表格xs1里所有的3条记录
select 5 &&选择5号工作区,和select E功能一样 use xs2 &&在5号工作区上,打开表格xs2.dbf list &&显示5号工作区上,打开的表格xs2里的所有 3条记录
注:list 是显示当前表格里的所有记录,所以在使用该命令之前,先选择表格,也就是选择工作区(因为有多张表在不同的工作区上打开了) 6.当工作区上已经打开了表了,用来区分工作区就有如下三种方式 数字(1-32767) 字母(A-J)、(a-j) ,前十个工作区 别名 (没有指定,则和主表同名,如果用短语alias 指定别名,就用新指定的别名,表名则失效)
7.测试两张表格的“指针”,以及“指针”的独立性,及相关函数 recn()的应用 select b &&选择2号工作为当前工作区,相当于sele 2 或者 seleb B 或者 sele xs1 ,也就是大小写字母、数字、别名都可以做为工作的区分 go 2 &&将2号工作上的表格xs1的记录指针定位到 2号记录上,go 命令为记录的“绝对”定位命令,定位命令执行后,该记录做为当前记录 disp &&显示当前区(2号工作区)、当前表(xs1.dbf)、当前记录 (2号记录---即 李四 nv 19 的记录)
selec E &&选择5号工作为当前工作区,相当于sele 5 或者 seleb e 或者 sele xs2 ,也就是大小写字母、数字、别名都可以做为工作的区分 disp &&显示当前区(5号工作区)、当前表(xs2.dbf)、当前记录(1号记录---即: 张三 13533334444 385的记录) 注:观察一个记录号,工作区2上的记录因为用go 2造成了记录指针指向了新的记录,但5号工作上的记录指针指向,并未受到影响,说明两张表分别拥有各自的相互独立的、不受影响的指针,也就是说两张表的指针是“独立的”。
recn()函数的应用,可以去查一查它有啥用,怎么用,帮助【recn()函数】 在7中的实例中,是通过观察查看记录指针的相互独立性的,通过recn()函数,可以非常方便的根据返回值查看,且可以跨区测试 如: selec B go 3 ? recn() &&测试当前区(B区),当前表(xs1.dbf),当前记录指针(3 -->函数值为数值型)
sele 5 ?recn() &&测试当前区(5区),当前表(xs2.dbf),当前记录指针(1 -->函数值为数值型)
也可以跨区测试,需要在recn()函数中,加入一个参数,即工作区号 如:? recn(2) &&返回2号工作上的表格(注意:不一定是当前表喽!)中的当前记录指针指向为3(每一张表都拥有独立的指针,指针指向的记录为该表的当前记录),注意该命令执行时,可以在任何一个工作区使用,返回的值是一样的,即跨区访问表指针指向。
8.跨区访问表中的数据 需求:因为两张表(xs1.dbf、xs2.dbf),分别有三条记录,且两张表中的记录是一一对应的(数量对应、位置对应、姓名对应),我们打算,显示张三的“xm nl dh"的信息,根据分析得知 xm(姓名)、nl(年龄)、dh(电话)三方面的信息,分别保存在两张表中(xs1.dbf、xs2.dbf),并不能单从一张表中获得,需要从两张表提取合并,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数据。 默认环境:xs1.dbf 在B工作上打开,指针指向1号记录(张三、na、18);xs2.dbf在5号工作上打开,指针指向1号记录(张三 13533334444 385); 当前工作区为2 操作如下: 1)? xm,nl &&结果正常显示 张三 18 2) ? xm,nl,dh &&出错,说 dh 变量找不到指不到的原因是,当前区(2号),当前表(xs1.dbfg)中没有dh字段,它在5号工作区、xs2.dbf表中呢 3)? xm,nl,e->dh &&找不到,因为DH(电话)没有在当前区而在5区(e区),需要加一个前缀 : 区名->字段名 或者 别名->字段名 或者 别名.字段名,但不能使用数字 (5->dh就不对),也可以用表别名如: xs2.dh 结果: 张三 18 13533334444 ,显示正确 4)移动指针,测试指针 go 2 ?recn(),recn(2),recn(5) &&显示当前区的指针(函数无参数);显示2号工作区的指针;显示5号工作上的指针;结果为:2 2 1 ? xm,nl,e->dh &&显示当前记录的 xm nl 和5号工作上的dh, 结果为: 李四 19 13533334444 , 重点分析结果:因为指针的独立性,结果哪里不正确? 分析:结果不正确,是2号区上的文件,指针由【1】移动到了【2】,记录内容由【张三】移动到了【李四】,但5号工作区上的文件指针没有变化,仍然指向1,即dh为【张三】的电话【13533334444】,造成了xs1表中的【李四 nv】 和xs2 表中的张三的电话【13533334444】合并显示在了一起,造成了错误 5)如何操作,才能让 李四的信息匹配呢,很显示,需要移动xs2(5号工作区)的指针,指向李四的,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但需要考虑到当前区为2 方法1:跨区移动 go 2 in 5 &&即在当前工作区2上,通过此命令让5号工作上的指针移动到2号上,但当前区仍然是2号工作区 ? xm,nl,e->dh &&这里显示的结果,将是正确的 李四 19 13644445555 方法2:本区移动 sele e go 2 sele b ? xm,nl,e->dh &&现在显示的结果,也是正确的 李四 19 13644445555 分析:无论采用哪种办法,因为两个工作区上的表格的指针的相互独立性,造成想要完成咱们的需求的话,需要在多个工作区间转换,或者跨区手动移动指针,费用时费力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如果能智能的让指针根据某种方式关联起来,既提高效率,也不会出错,就用”表的关联“ 9.表间关系(临时关系的建立) 测试:如果使用 list xm,nl ,e->dh会出现什么结果 分析: 解决: set relattion to recn() into e list xm,nl,e->dh 结果:需求完成(试想,如果你关闭表格,或者退出系统,然后再进入系统,打开表格,会发现两表的关联就不存在了----》这就是临时关系) 10.表间临时关系的关闭 set relation to |
D:2021-1-5 T:7:58:00 IP:192.168.9.36 作者: 张顺海 | 2021.1.5 星期二 教学内容:工作区的操作与应用 教学目的:掌握多表与多区的关联 教学重点:工作区的选择 教学难点:工作区的跨区访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索引,索引的意义、索引的目的、索引类型、索引文件、索引应用,尤其强调了不同的索引类型,就能实现不同的索引需求,达成不同的索引目的,比如升序与降序;防重(候选索引)、去重(唯一索引);通过索引,也能实现对数据有效性的检测; 数据有效性检测,可以从(字段有效性、记录有效性规则)两个级别的数据库表进行智能设定,从而引出(自由表、库表)两种不同形式的数据表,以及如何在两种形式中进行转换。 数据有效性的控制,字段级、记录级,一般都是在单表内完成数据的检测,表与表之间的数据有效性控制,需要多表来完成(参照完整性),从而引入工作区的概念。 含义就是,新打开一张表格,就会自动关闭当前正在打开的表格,但表间关系,需要同时打开相关的数据表,才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操作,所以引入工作区的概念,来完成,多张表同时处于打开状态。 二、新授 1.工作区的数量:32767 2.工作区的选择与转换: select n [n的取值范围为1-32767],也可以是0,但没有0号工作区,它有特殊的含义:选择一个未被占用的最小的工作区,作为当前区。 3.特殊使用方法:select 0 4.工作区的函数: select() ,返回当前正在使用的工作区的区号,返回值为 N型值,select(‘xs'),可以返回指定别名的表,所在的工作区号; 5.工作区的标志: 前十个工作区名称A-J(a-j), 数字工作区号N(工作区号), 数据表名(别名),默认打开1号工作区;关闭所有表格文件时,自动选择1号工作区为当前区。短语【alias 别名】,别名一经指定,只能使用别名来标志工作。 6.工作跨区访问:前缀(字母区号或者别名)如: a.姓名 / a->姓名 / xs.姓名 / xs->姓名 7.表间关系(临时关系) 三、练习 1.工作区的选择 2.表格的打开与关闭 3.工作区的标志 4.工作区的跨区访问、前缀 5.表间关系(临时)的建立与示意图 四、总结 1.工作区的选择与转换,使用 select 命令,标志一个工作区可以使用三种方式:字母、数字、别名 2.工作区相关的测试函数: select() 3.工作区的跨区访问,使用前缀 4.跨区访问时,数据表的联系(手动、自动) 5.建立临时关系,参完成的任务 五、作业 如何建立表间的临时关系 六、反思 |
D:2020-12-31 T:7:15:00 IP:192.168.9.36 作者: 张顺海 | 2020.12.31 星期四 2020年的最后一天,开完联欢会,就要放假了,祝大家元旦快乐! |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末页 现在是第88页一共有99页 |